【中国航务周刊】抗击疫情影响,27位港航业大咖提了这些建议!

2月12日下午,中国航运50人论坛“抗击新冠疫情影响航运业对策在线研讨会”举行。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论坛成员及嘉宾通过在线会议的特殊形式,为受影响的港航业探讨出路。


徐祖远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国际海事组织大使,论坛荣誉成员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中国,发生在武汉,有内河也有海运,对中国口岸影响很大,也波及世界。那么我们要考虑,如果疫情发生在其它国家,有外来病毒入侵我国的可能,我国的口岸应该怎么做?目前,我国在这方面有不足,因此我建议制定和完善我国现有的一些预案和法规,以应对突发的外来入侵疫情。

战胜这次疫情,我们全行业一定要有信心。我们很多参会的专家、企业家都经历过非典。非典也是在行业最低谷的时候发生的,当然疫情过后,也带来了航运发展、航运改革和技术上的进步。

在此,我希望大家对照非典之后和这次新冠疫情的影响,对我们未来的一些发展做研究。就“后疫情的行业发展”做提前考虑,便于疫情战胜之后,使航运业适应加快发展的需要。


孙玉清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论坛执委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延长休假、港口严防严控、世卫组织的PHEIC认定等短期应对措施对我国航运业造成很大冲击,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政治风险看,澳大利亚、新加坡等22个国家(地区)对口岸、港口以及船舶采取更加严格的检疫管控措施,台湾更是宣布暂停两岸海运客运直航,这不亚于一场国际经济制裁。

从航运市场看,航运公司取消航次、货代行业取消订单等措施,势必导致海运业成本增加、出口货物大面积延误,我国航运业中短期内会面临履约和市场衰退的风险。

目前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及时透明的检疫国别信息预警。

二是我国航运企业针对歧视性贸易壁垒尚未重视利用救济程序提出申诉。

三是营运船舶和货物的重大损失缺乏有力的保险救济措施。

四是船舶防疫应急机制还不够完善等。

为此,我们研提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交通运输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疫信息》,作为防范航运风险的工作指南。

二是建议商务部提出申诉反制歧视性贸易壁垒,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是建议中国银保监会出台政策文件,调整“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险条款。

四是建议部际协同建立到港船舶快速检测和消毒机制,成立由海事和专业防疫部门组成的港口防疫应急队伍。

五是建议航运公司根据国家海事部门发布的船舶防控工作指南完善防疫应急机制。

此外,大连海事大学将组织相应的学术团队,针对各位专家委员特别是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张宝晨主任提出的有关意见建议,梳理整合能够支撑这些意见建议的理论依据或行之有效且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经验,进而分门别类地进行系统性归纳总结,最终通过50人秘书处等各种渠道形成资政建议,以便于我们航运业能够在这样的一些建议下受益和发展。

最后,祝我们的航运业能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战胜疫情,取得良好的发展,服务经济社会。


黄有方(研讨会主持人)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论坛执委

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我们呼吁港航企业能够共克时艰,共同努力,港口和航运业界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这也体现了我们航运业和物流业的文化,那就是相互协同相互支持的文化。

我个人建议是这样,在当下,除了对于行业整体遭遇的困境做相应的呼吁和汇报之外,业界还应该对现阶段重点的事项进行一事一议一报。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请相关主管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对于时效要求高的和相对容易解决的,能够及时进行汇报、解决并争取尽快取得实效。

此外,针对具体的事项,应该区分事前、事中和事后。目前我们处在事中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工作和不同的问题,分阶段按步骤予以解决。

我相信,等渡过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单位都能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都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费维军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论坛执委

近日,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针对疫情情况专门做了航运影响运行监测报告并已刊发在物流+网站,下面针对《报告》中临时性的措施和对策,我提几点修改意见。

一是关于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和船员个人所得税,我认为船员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鉴于实操性建议与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并为一项。关于企业金融税收政策建议方面,我认为需要加入有关贷款融资的政策,强调中小航运企业尤其需要支持,我认为在整个政策对策当中,对中小航运企业更要引起关注,同时也应该包括船员外派企业,船舶管理企业等相关的港航企业。

二是关于降低有关费用,我认为行政费用不仅限于搬运公司,建议改为航运公司或运输公司。

三是建议细化对集疏港的拖车实施绿色通道等特别管理,采取一些特别措施,同时政策也尽可能具体化,可操作,这样能够对港航企业有更好的针对性。   

四是大家要坚定信心。这次疫情对港航业影响巨大,但是我相信能够取得胜利!


张页

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论坛执委

我认为现在应该做两个事:打好防疫战和完成我们今年既定的各项目标。在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对于航运业而言,完成这两个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民经济和国民生计需要航运业来保障,特别是在公路、航空都出现了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更需要理清目标意义。

二是政府指定权威机构或组织发布航运业相关信息,方便信息互通。

三是近期需要出台又“快”又“狠”的临时性政策,包括减税、减费等。应急情况不是一个长期的政策,所以临时性政策的出台一定要快速、高效,能够精准扶持企业渡过难关。

四是更要注意口岸营商环境的改善。在疫情情况下,因为各个地方的政策各有不同,要时刻注意航运业营商环境的变化。

最后,我认为在疫情之下,会出现一些违规违约的情况,此时便凸显依法办事和解决纠纷的重要性,需要有一个法律援助的渠道或者热线。


倪玮

中国航务周刊社长,论坛执委

我代表中国航务周刊和物流时代周刊,以及物流+网站的行业媒体表态,完全同意各位代表、各位专家和企业家的发言。大家的讲话,很有亮点,深受启发,也同意我们形成一个有关新冠疫情中的扶持航运业的建议报告,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简要讲三点。

第一,正传播。新冠疫情给社会也给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因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悲观甚至负面舆情大量传播,自媒体传播可谓汹涌澎湃,难免泥沙俱下。一些不良信息会造成企业形象受损,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非常时期的舆情动向,支持行业正向舆论传播。应该多发挥品牌媒体的准确消息把控能力,以及核心舆论的引导作用,成为净化人心、鼓舞行业的传播主力部队,以支持港航企业抗疫救助行为和自救行动。

中国航务周刊、物流时代周刊和物流+网,这一个多月来马不停蹄,做了大量的报道采访工作,并向行业发出“战疫“倡议,我们还会继续对行业进行正向传播报道。

第二,搭平台。要强化线上新交流平台建设。今天航运50人论坛线上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疫情肆虐也是一种转机,让互联网线上交流平台,为港航业各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疏困解难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战疫“中,行业恢复生产经营,通过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如跨区域运输供需平台、装备物资供需平台等,举办线上交易会、研讨会,可以有效弥补线下交流的限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行业爆炸性生产增长,导致的货物积压和物资供应不畅问题。

第三,疏通道。重视下情上传通道建设,对于一线的重要问题趋势走向和基层企业诉求,除了日常新闻报道渠道发布外,要建立面向高层的信息沟通管道,为决策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与真知灼见。特别是来自于智库专家的分析判断,要及时整理传送。

中国航运50人论坛就是一个出思想出高见到的智库,我们要经常性地发送论坛成员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报告,实现下情上达。

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支持媒体的正向发声,我们也愿意跟大家共同努力,为战胜疫情多做工作。谢谢大家。


刘功臣

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论坛荣誉成员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很快战胜这场疫情,走出困境,取得胜利。前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安华里社区,来调研、检查、指导疫情防护的情况,然后到地坛医院检查指导,对我们战胜疫情有很大的鼓舞。

在这种疫情情况下,论坛秘书处召开这次会议并提出了《抗击新冠疫情影响航运业政策扶持建议报告》,很及时很好,我有两条建议:

一是要求企业抓好自身安全。正如大连海事大学原校长王祖温先生所讲,船员作为航运一线的主力,船员利益及船员自身安全问题应高度重视。

二是各级要重视水上交通安全。去年全国水上交通安全形式很好,安全的四项指标全面下降,事故起数下降了27.5%,死亡失踪人数下降了34.6%,跟上年相比下降了44.6%,直接经济损失比上一年下降了39.4%,四项指标全面下降,稳中趋好,是近五年最好的一年。

但是现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时候,对航运业影响很大,有一些困难,需要政策扶持,所以更要注意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水上交通安全的问题,水上交通安全时刻都不能忘。


王祖温

大连海事大学原校长,论坛荣誉成员

这次的疫情不同规模的相关企业均受到影响,对于学校而言,受到的影响相对是最小的。

我曾三次谈及关于海员减免个人所得税问题,虽然很多人大代表委员也在一直反映这个问题,今年也终于开始降低了海员的个人所得税,但我认为还是远远不够的。

为什么我要总提这个老问题?其实一般很难碰到这样的疫情事件,大家从过年到现在二十多天几乎一直在家里。让我想到在家里隔离的尚可,而海员们上了船,他的活动空间,比我们现在小区里的活动空间要小很多,海员上船后就相当于我们在家隔离。

以前提过的一些问题有相关部门也在了解,包括人社部、税务局等,他们认为如果海员要减免个人所得税,那对煤矿工人、环卫工人等是否合理。可见,不同部门在不同层面上来考虑问题。

港航业内人一直说,如果没有海员,世界上一半人在挨冻,一半人在挨饿,世界上90%以上的货物运输是通过海运完成的,但是我们的影响力,我们的话语权在整个的经济发展里面,占得比重太小了。这次我想重提这个事,是因为这是一个契机,让同在隔离的业外人士反过来体会一下,海员几乎每天都在隔离状态的工作感受。


张宝晨

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论坛荣誉成员

中国航海学会正在联合中国船东协会和中国港口协会一起收集并整理针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航运业的影响和着眼年内与中长期的建议。根据到目前为止收集的情况,新冠疫情眼前对航运业的影响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是港航企业多数处于阶段性亏损状态,后续影响值得观察。

第二是船舶和港航企业的运营遇到多重困难,进出港、在港作业、检验检查换证、修理、供应、船员更换等多方面都不如意。

第三是疫情发生之后,特别是近期由于开工不足和复工不到位,导致了到港货出不去、进港货到不了港,港存货物大量积压、物流链接续不起来。

从现在的情况看,针对突出问题和可能影响,我提出意见和建议。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的意见和建议共五项:

一、充分考虑航运业和广大船员的实际情况,针对运营方面比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为船舶运营和正常操作提供便利性管理措施和政策法规支持,包括对涉外的沟通与协调。

二、加强政府和行业组织有针对性的港航业防控疫情指导和信息支持,采取方便有效的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三、协调国内石化、钢厂、粮商、电厂等货主和国内主要航企,共同制定生产经营和运输保障计划,相互支持,抱团取暖,共渡时艰。

四、对复工的突出性和普遍性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五、号召港航企业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政府进一步加强监管。

关于疫后的建议也是五项:

一是针对疫情影响,研究对航运企业在金融支持、税务减免、港口费率优惠、社会保险阶段性减免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如降低企业税收和银行贷款利率,延迟还贷时间等。但这方面的问题,可能比较复杂。因为在疫情影响过程当中,各行各业均受到影响,可能有些行业比航运业更为严重,所以我认为航运人不应单讲困难,还要研究透彻航运业特殊的情形。

二是对可能造成病毒传播的货物集中到港要有所准备,因为现在开工不足造成的影响,暂时无法恢复正常运营,但年度经济增长目标是既定的,后续可能会有所反弹。

三是吸取本次疫情应对的经验教训,评估港航业应急制度、体制、机制和力量,建立能更加有效应对水运突发事件的体系。

四是提升对航运业重要性的认识,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水运优势,包括海员政策,航运政策等。这是一个长期问题,核心是航运体系现代化和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五是加强科研,包括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应用,加速我国和全球智能航运发展。智能航运可以进一步释放航运劳动生产力和效率。这次疫情证明,很多事不一定用我们现在的监管模式和方法,比如推行多部门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广泛应用非接触式的监管措施等等,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我希望面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行业的影响,我们各有关方面要加强信息共享,尽可能实现意见建议协同,大家可以从不同角度积极呼吁。


梁建伟

广东省政府参事,论坛成员

非常时期,出手要快,建议要有可操作性,要让扶持和优惠政策尽快落地,提出的政策建议要有含金量,要到的政策体现真金白银,给港航企业在特殊和困难时期带来真正的实惠。具体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点,在当前非常时期,建议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参照各地的做法,出台一些促进港航企业解困保稳扶持政策,协调国家相关单位,适当减免航运企业的城市建设税、教育附加税、减轻港航企业负担。同时建议国家免征今年一季度的港口建设费。

第二点,航运企业是重资产行业,投资大,回报率低,回收期长,建议银行在关键时期,对这些企业,特别是中小航运企业不要断贷、抽贷,这样做,航运企业会雪上加霜。

第三点,建议涉水和口岸相关单位延长业务办理时间,推广网上办理,防止人员走动互相感染,真正做到让信息多跑路。

第四点,受疫情防控的影响,国内外很多地方通行不畅、不便,国外入境存在障碍,国内港口也无法随便进出,存在船员没按时更换造成超期服役,建议主管部门对因疫情影响无法及时更换船员而违反国际劳工公约给予一定限度的豁免。


谢春林

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论坛成员

最近这段时间,我们招商系针对新冠病毒引发的对各领域包括航运及关联产业的影响做了比较深入的全面的分析,及时上报了相关部委或是机构,会前也有书面报告发给论坛秘书处。今天通过航运50人论坛做一个系统性的梳理汇总,显然更具针对性。

借此机会,我想补充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关于复工的问题。

由于航运的特点,春节以及疫情期间,我们是从来没有停过工,但是国内的业务依然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最近几日,党中央、国务院频频发出指示或者文件,要求大家科学防控、抓紧复工,但是我们发现相关的企业复工的压力、难度都非常大,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人员到位较难。按照工作单位当地政策,外地的雇员基本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或者是不允许进入该地区,即使提前申请、获批回到工作地点,也需要在当地隔离14天,因此人员的复工肯定是跟不上,工厂的招工更加困难。

其次是企业复工申请获批较难。各地区、各部门都有一个政策,复工的申请审批获准我们发现有些地方是非常难的,包括我们招商旗下在全国各地的专业公司和各分支机构。线上办公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主要工作方式,但这只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行业,所有的领域或者是所有的岗位都适合线上办公。

第三是企业生产需要的上游配料、配件的供应,在疫情期间是难以保证的,包括进口的配件配料。

第四物流运输受到限制。比如说集装箱运输的卡车及其司机难以保障,因为港口缺少司机和拖车以及港外堆场不能及时全部复工,造成了普遍的压港严重,出口货也受到了影响。

国务院办公厅刚刚下发了《关于做好公路交通保通保畅工作确保人员车辆正常通行的通知》,各地方政府的管控力度很大,执行过程中不能出现偏差,希望提请各有关方面注意。

第二个问题是国外港口的相关情况,欧美国家还算正常,澳大利亚虽然出台了相关的规定要求,但仍有一定的灵活性,提前申报,船舶经过检疫之后,仍然可以实际操控。除了新加坡对外的政策非常严厉之外,东南亚地区其他的国家执行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灵活的余地的。我们相信通过大家客观坦诚的交流和沟通,还是可以争取到国际港航界的理解和认同。

在我们认真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基础上,我相信我们共克时艰,一定可以减少这次新冠病毒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我们的损失。

总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最怕的是过于恐慌、过激反应以及过度防范,紧急刹车是会出一些问题的。


张守国

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论坛成员

本次会议召开的非常及时和高效。中国船东协会3位副会长谢春林、宋春风、卢宗俊都参会发言,我完全同意,现做如下补充:

首先是考虑到疫情的性质,因为是突发的,因此业内不一定要像常规的政策研究非要进行全面的、精准的分析和判断,而是要考虑时效性。

其次,要保证业内信息的互联互享。大家不仅可以通过智库,也可以通过行业组织,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来反映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第三,因为这次的疫情定性为新型冠状病毒,所以“新”字很重要,包括像钟南山院士对疫情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和调整的,不确定因素非常明显,到底要持续多长时间,损失到底有多大都是未知数。对于航运业来说,有些影响已经产生了,有些是将要产生的,是潜在的影响,因此,业内要对于这些影响进行区分,给后续的反映留下接口。

此外,因为时间非常急促,中国船东协会也在进行资料的汇总,广泛地在行业内征求意见,对于这些行业的情况和行业的意见,我们会尽快提交给相关部门,用以参考。


褚斌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论坛成员

今年,天津港在一直保持连续生产的状况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产,并且把疫情防控做为重中之重。天津港集团自身有3万多名员工,我们把窗口、梯口、门口、闸口这四个口作为防控的重点,另外天津港还有一个700多名员工的港口医院,作为天津市70多个发热门诊之一,承担了重要任务,还派了多名医务人员去支援湖北的抗疫工作。

天津港把安全生产作为本职工作,严格保证井然有序的港口生产。目前已经多批次的给救灾物资的生产企业直通和减免服务,另外也开通了网上办公和24小时服务热线,来解决客户出行不便、结算不便的问题,此外和全国很多港口企业一样减免了很多费用。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停产是暂时的,随着返程复工,很快就能看到新的产品需求、运输需求,虽然疫情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也将会产生更大的需求。抗疫期间更应该是我们航运企业、港口企业有担当的时刻,我们应该更多的使用水路来运送物资,发挥水路天然的传统优势,这是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所不具有的。


李奉利

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论坛成员

当前受疫情影响,港口作业规模降低,面临集装箱国际航线减班,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库存趋于饱和等生产运营压力。

作为承载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的运输通道,山东港口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对疫情防控物资优先靠泊提运,接卸、运送载运疫情防控物资船舶37艘次、近1000标准箱;第一时间捐赠10000套医用防护服,捐款捐物累计近1900万元。

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率先发布《致广大客户朋友告知书》,向社会公开5项承诺,推出集装箱班轮“四项承诺、八项保障”量化服务标准,与全球航运企业共度难关;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出台免库场使用费等优惠政策,目前已累计为200多家客户减免库场使用费超过500万元。

为船东、货主积极排忧解难,在周边港口严重压港的形势下,统筹资源,科学调度,将周边国际国内港口无法卸下的冷冻柜、空箱等合理转移到山东港口青岛港加卸暂存,解决了船公司的燃眉之急,有力保障了民生物资供应。

当前,为助力打赢防疫阻击战,保障畅通,建议一是放开国内港口沿海捎带业务的限制,确保特殊时期国内重要物资和消费品市场需求。特别针对进口冷藏箱,可以到有富余能力的自贸区的码头内先卸下来,通过沿海捎带的模式,再将冷箱通过水水转运,转到目的地港,便于迅速疏港,缓解公路和铁路的压力。

二是加大集疏运支持力度。由于公路运输不畅,企业、港口货物“两头”积压,建议加快“公转铁”,对重要港口的铁路运输、海铁联运等给予运价下浮政策支持,加大铁路集疏运密度和比例;督促各地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公路交通保通保畅工作确保人员车辆正常通行的通知》要求,保障公路运输畅通,切实解决港口和企业之间进出口货物的集疏运问题。

三是支持物流行业优先复工,突破物流瓶颈。当前,物流企业司机紧缺的矛盾严重制约公路集疏运。建议地方政府支持和推动物流企业优先复工,尽快恢复运力,精准施策,有效解决好司机长途运输与隔离防控措施的问题,加快物资流转,保障供应链安全,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蔡申康

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总经理,论坛成员

当前,新冠病毒疫情对航运业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具体不一一累述。对此,航运业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尽可能控制疫情对航运业的不利影响。对于政府支持政策方面,有以下建议:

一、保障航运企业复工复产。港航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建议政府部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妥善处理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之间的矛盾,出台积极措施重点保障航运相关物流企业的复工,确保货物及原材料流转畅通,及时送达工厂和港口。

二、出台优惠政策。一是鉴于港口建设费是直接向国内货主收取的费用,且数额较大(据初步统计,目前仅宁波港域港口建设费年征收规模达到12亿元),暂时停收港口建设费,可帮助工厂、货主渡过困难期,是稳增长、减负担的有效措施。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免收今年一季度或今年上半年港口建设费。二是建议适当减免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交通运输企业(包括港口、航运企业、物流企业等)及其衍生行业(例如货代、报关行、车队等)的各类税费。

三、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对国内航运企业(特别是中小型船公司、物流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出台相应的财政补贴和提供优惠的贷款利率,保证企业能够转的动,资金链不断,确保度过难关。

四、提高船舶进出港效率。建议在严格管控的前提下,口岸单位、港口企业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保持最大限度的灵活性,在特殊时期尽量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简化船舶进出港、靠离泊等审批流程,缩短船舶等泊等非生产时间,减少航运企业运营成本。


卢宗俊

中谷海运集团、中谷物流董事长,论坛成员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中谷物流作为大型民营航运企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水路运输保障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做好疫情防控和水路运输保障工作。

据初步统计,自2020年1月至2月10日,中谷物流直接运输的防疫和民生物资折合约180万吨。与此同时,中谷物流正在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主要表现在:

主营收入下降明显。为了保障通道畅通,中谷物流坚持疫情期间主要航线不停摆,期间运营的主干航线大多呈现亏损和严重亏损状态。

成本显著上升。主要表现在:单箱物流成本上升明显;船舶修理和新造船成本将大幅增加;船员成本将大幅提升;燃油成本将大幅上升。

现金流失血严重。企业营收大幅降低,但各类固定成本如船舶集装箱租金、人力成本、口岸运营成本、融资成本等并不会相应下降,企业资金状况正面临着严峻考验。

在这次疫情突发、道路物资运输遭遇瓶颈的紧要时刻,水路集装箱货物运输所特有的节能环保、单次大运量、船岸人员可相互隔离的优越性得到了突出体现。这不仅保障了重点疫情地区医疗防疫物资、民生物资的持续有效供给,也对全国工农商贸等各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起到了及时和重要的支撑作用。

其中,占据航运市场80%份额以上的民营航运企业功不可没。然而此次新冠疫情将严重影响民营航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希望中国航运50人论坛能够代表民营航运企业,积极反映企业诉求、寻求政策支持,促进航运业可持续发展。

一、财税扶持

1.对于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含民生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2.对民营航运企业疫情及持续影响期间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给予减免或者返还。

3.对民营航运企业员工在疫情及持续影响期间的个人所得税全免或者减免;建议参照远洋船员政策,调整近洋和内贸船员个税政策,工资薪金收入减按50%计入个税应纳税所得额。

4.减免疫情及持续影响期间企业应缴纳的社保费用。

二、产业扶持

1.建议对民营航运企业疫情期间承运的目的地或始发地在湖北省等重点疫区的货物给予特殊补贴,例如可按每吨补贴20元,或者按每箱补贴500元(以海事签证数据为准)。

2.呼吁港口企业与民营航运企业携手共克时艰,取消或减免港建港杂费等各类杂费和管理费,适当降低港口装卸费,延长集装箱在港免堆期限,延长航运企业码头费支付账期,切实降低民营航运企业负担,改善企业现金流状况。

3.为保证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呼吁中央有关部门研究以中央地方共担方式对集装箱航企2020年承运的钢铁、有色、化工等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的民营航运企业按承运箱量直补(可制定商品名录),让企业得到休养生息,积极投身于疫情过后的经济恢复中,继续推动国家“散改集”运输结构调整。

三、金融扶持

1.呼吁将大型集装箱航运企业加入可以申报享受优惠贷款及财政贴息政策支持的全国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

2.为减轻企业负担,纾解流动性困难,建议通过财政贴息方式,对于大型民营航运企业在船舶、集装箱等生产性固定资产上的融资成本给予补贴扶持,鼓励企业维持和适当扩大运力规模,保持正常生产经营,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薛一东

中国引航协会会长,论坛成员

这次疫情对引航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根据初步统计,大年夜到正月十五,全国引航总次数同比下降7.1%。比如说像上海港等几个大的港口,下降达到10%。尽管如此,中国引航协会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同港航企业共度时艰,一定会确保安全,同时为港航业提供优质服务。

疫情发生后,我们的对外运输方式中,航空运输基本已经中断,现在只剩海运了,因此,还是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将疫情控制住,吸引船东继续来挂靠我国的港口。

近期,随着疫情的发展,航运企业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保障运输的基础上,额外的成本增加已经无法回避了,由此,业内出现了一些比较激进但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呼声。

有业内人士就认为,由于船用燃油限硫令实施方案刚刚1个多月,已有希腊、菲律宾、印尼等国家明确表示暂停实施,中国是否能够在这个特殊的阶段,也作技术性处理,哪怕是暂停几个月的时间,或者能够接收政策内的燃油不可获得报告。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应该重视公路运输的复工复产,并提升水水中转比例。上海已经开始通过网络化来实施公路运输的征信,如果承运人已经被隔离了14天,那么系统可以认定你能够马上投入使用,只要做好整个运输途中的防疫和运输安全,就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区域性的公路运输效率。

很多业内人士也提到,在特殊的阶段进行税费的减免。我认为这个肯定会有统一的政策发布,预计很快就会有相关的政策出台。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中长期的发展策略,危中有机,建议政府部门以此能够加快港口一体化的发展以及航运智能化的发展,包括长三角一体化相关措施的落地等。


宋春风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总经理,论坛成员

疫情爆发后,作为船东互助保险组织,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从1月21日就组织专业团队撰文,第一时间向会员发出了疫情提示和防护建议,收集、整理国内外港口对中国籍船员和船舶的限制措施等信息,及时向会员提供专业的资讯,指导会员应对海外遇到的困难,协助处理租船合同等方面的纠纷。

2月12日上午,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对涉及各险种共约6000万美元的近期会费账单的支付日推迟一到两个月,以实际行动纾困会员,缓解会员支付会费的压力,彰显协会同舟共济的互助宗旨。

此外,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还与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合作,向会员发出了关于征集疫情相关法律问题的通知。针对会员提出的问题,中船保和海仲的法律专家团队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为减轻当前疫情对航运业的影响,我有三点建议:

一是倡议航运上下游抱团取暖、齐心协力,为航运公司渡过难关做出各自的贡献;

二是关爱船员,针对过度性限制要求,建议驻外使领馆等外交渠道及相关机构呼吁当地主管机构关心关爱海员,保障海员在外就医和换班等基本权益;

三是发挥船东互保协会等航运组织的职能,为航运公司提供及时的资讯、专业的服务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贾大山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论坛成员

此次疫情波及沿江沿海地区,对港航业的发展带来冲击,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对此高度重视,在春节期间便组织力量针对此次疫情对港航业的影响进行了专门跟踪研究,并向部里提交,主要观点与大家分享,不再赘述。

关于大家提到的众多对港航业的影响,我想再谈几点。

一是这次事件提示港航企业评价自身系统的机动性和系统的弹性。以此为契机,交通运输部需对行业的机动性做了一次全面的评价,也建议相关企业也都做好相关物资储备、机动性评估。

二是此次疫情对资本市场影响信号看,港航业下降的最为厉害,可能资本市场比我们嗅觉要敏感,这说明港航业的转型升级对我们企业来说是迫在眉睫的。

三是关爱船员。

最后,我们定会战胜疫情!


白力群

连云港港口集团原董事长,ISEA 首席专家,论坛成员

我认为新冠疫情发展到现阶段,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港航业重视的。

第一,对于疫情本身,从各个渠道看,各级政府,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都希望疫情能够尽快过去,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但目前来看,无论是对病毒潜伏期还是治疗手段等都是在研究和摸索阶段,尚没有足够多的数据来支撑。

因此,港航业界要做好长期的应对和准备工作,在实际的业务中,要往好处努力往坏处做准备。如果准备不足,疫情持续时间比我们想象还长的话,会更被动。

第二,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港航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支撑地位,加大对港航业的扶持力度。一直以来,港航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匹配,那么这次疫情过后,港航物流业肯定会迎来大的爆发,大量积压的需求会释放。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疫情之后,各方面的主要工作都是抓生产,抓补欠账,在这样的局面中,港航业受到的冲击会更大,也会更为重要。

但就目前来看,尽管从政府层面上对行业的重视小有进步,但依然和国际社会有差距,还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地步。围绕这一点,政府决策层面应该加大对港航业的重视,使港航业在得到帮助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港航业补贴,我认为是必要的。对此,业界应该关注国家的普惠政策,争取港航业也能享受相关政策,甚至是特惠政策。

最后,我期待大家能够形成联动效应,无论是协会组织之间,还是企业之间,或者是协会和企业之间,都可以形成联动。要重视发挥大型央企的作用,促进行业更好发展。


赵伟

中国理货协会原会长,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原总经理,论坛成员

我有两个建议,一是关于复工,要保交通畅通和人流畅通。

在航运港口生产当中,很重要的就是保人流的畅通。目前复工手续繁杂,进出不方便,人流不畅通。如在港口的理货员,他们上班在不同的港区, 20公里、30公里甚至40公里很正常。但在江苏地区的理货人员,去另外港区现场作业,返回驻地说要隔离14天,且非常强硬。

因此,我建议向相关部门反映并明确,所谓隔离14天,针对的是来自湖北、武汉等疫区的,而非针对其它地方正常流动的人员。

二是建议中国航运50人论坛秘书处会后统计论坛成员及企业是否存在感染人员、确诊人员及疑似人员。如果没有,对我们全行业都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如果有,是怎么发生的,大家可以借鉴,预防。


陈洪辉

中联运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中联航运有限公司董事长,论坛成员

毫无疑问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业界的影响很大,从中小企业和一线的航运企业角度来看,主要有三个瓶颈,五点建议。

第一个瓶颈就是拖车问题。目前工厂逐步在复工,工厂航运的需求也在逐步的提升,但拖车无人操作,而拖车操作基本上涉及的是外来的劳务工,出来工作本已困难,到了港口城市,至少还要隔离7天,一般都要14天,这样一来就会呈现有车没有司机的局面。

第二个瓶颈是船舶人员度过隔离期才能停靠港口。此前菲律宾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在中国香港停泊过的船舶到了菲律宾港口以后要14天才能靠码头作业,这就造成了船的周转率非常低。幸好后来菲当局及时纠正了做法。现在越南海防是用锚地检疫的制度取代了以前的电讯检疫,一般耗时几个小时,但还可以接受。现在各国由于信息不对称,政策也不一样,万一有的国家和地区采取极端的做法,对我们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三个瓶颈就是冻柜问题。因为疫情的因素,导致了北方港口滞留的冻柜爆满,插头短缺,甚至有一些公司已经要求把货退回去。

五点建议分别是:

一是现在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必须解决员工的工资问题,但是短期的收入大幅度降低,现金流将不能正常运转,现阶段应重点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现金流短缺和贷款难的问题。

二是希望各种税收和费用能够延迟支付,延迟到有的下半年。

三是出台一些稳定员工的优惠政策,对中小航运企业、民营企业的员工提供一些对口的惠民措施。

四是鼓励中小企业之间的并购、合作、联盟,抱团取暖,这也是一个优化重组的好时机。

五是对中资航运企业所经营的内贸和外贸航线给予费用减免。


真虹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论坛成员

针对新冠疫情对港航业的影响,我觉得有以下三点值得业内重视。

第一个是疫情期间对市场的影响。

对国际市场来说,疫情对集装箱运输的影响是短期的,也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对近洋航线的影响会大于远洋航线,对国际散货运输来说,整个交货周期的推迟使得贸易的商谈和整个产业链的周期被拉长。

对内贸运输来说,短期内下游的生产企业对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需求会大幅减少;同时,我们要注意长江的运输,由于湖北疫情会对长江运输带来比较大的冲击,长江内河运输的格局将会发生较大的改变;面对疫情的影响,对一些中小航运企业来说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特别是民营企业,压力会更大。

对于港口来说,如果疫情持续的话,未来枢纽干线会向新加坡、釜山等港口转移,这对我国港口来说影响会很大,此外,就是港口库存持续升高对港口企业造成压力。

第二个是对疫情过后航运市场变化的预判。

对集装箱市场来说,疫情过后可能会有短期的出货小高峰,运力也会出现相应的调整,后续会逐步稳定。

对于散货来讲,疫情过后,会出现短期供需同步走强,会出现船舶集中到港的情况。由于疫情爆发时正值春节,本身春节时期企业的生产产值就不大,疫情如果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的话,国际贸易需求,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港口企业也有能力提供相应服务。

长期来看,疫情不会对国内的航运业的长期走势会有较大的影响,疫情过后,随着企业的复工,国内的海运需求会有所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在航运企业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当然不排除物流链条出现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港航企业还是要做足准备,同时行业主管部门也应有相应的预案,保障复工以后我国的运输链条畅通无阻,特别是港航运输能力的保障。

第三个是几点建议。

对于国际航运企业来说,应加强防范可能出来的法律风险和执行风险。其次,要争取政府对航运企业出台相关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第三,考虑是否暂缓实施一些可能会增加企业负担的政策的制定;比如,是否可以暂缓IMO 2020限硫令的实施,包括其他环保政策的暂缓实施。对于内贸运输企业,是否能在用工方面给予支持,比如调低社保、增大税收返还比例等;特别是对在疫情期间做出贡献的企业,政府能不能给予一定奖励和补助。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能否考虑降低或者是减免融资的成本,给予贷款支持,对于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利息和资金的成本给予一定的减免,包括其他运营成本的减免等。

对于港口口岸环节,建议做好人员和车辆保障工作,确保物资运送畅通,尽快解决疏港问题。此外,应促进智能化办公,借此机会要加快自动化码头和自动船舶的研发,这样可以更好地减少人对人的病毒传播。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具有疫情风险的口岸的支持力度,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费用,重点是降低行政收费。

最后,特别提一下,主管部门要做好疫情后可能面临的需求变化,提前疏通国内运输物流链条,搭建国内生产物资物流通道,对物流体系的薄弱环节提前做好预案,从而保障企业的快速复工与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转。


赵春吉

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论坛青年企业家成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武汉爆发以来,外运集运充分认识到疫情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数措并举,要求必须以对全体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同时,本次疫情对航运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对外运集运的生产经营也将带来较大的困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疫情对外运集运经营的影响

1.航线停航成本增加。为抗击疫情,春节假期延长,企业复工时间推迟,出口货量大幅减少。受此影响,外运集运增加安排多艘船舶停航,停航成本大幅增加。

2.货量不确定性增加。根据各地方政府规定,企业复工需提前申请,审核通过后方可复工。据了解,外贸出口大省浙江省的杭州市企业复工核准通过率仅0.54%。低复工率将进一步影响节后货量的恢复。工厂复工后很有可能无法招募到足够的劳力,而工厂生产同时需要采取各项防护措施避免发生疫情,进而影响生产进度。同时,外国买家对疫情有所顾忌,可能减少订单,这些因素都将较大影响后续出口货量的恢复情况,具体情况较难预测。如疫情在短期内无法消除,航线货量将受到持续影响,公司经营收入势必持续减少。

3.航线经营成本增加。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此影响,港口和码头将加大对来自疫区的船舶、集装箱和船员的检疫查验力度,航线运营效率和集装箱周转率都会降低,船舶非生产性停泊时间延长,这些都将增加航线经营成本。

4.船舶管理成本增加。疫情直接影响到船舶修理进度、船员更换安排、船舶物料供应、证书办理等工作,船舶防疫物资采购和配送也比较困难,增加了船舶管理难度和成本。

二、船公司需要得到的支持

1.争取政府补贴。受疫情影响,工厂延迟复工,进出口货运量大幅减少,船公司在采取停、并班措施后,面临较大亏损。建议政府层面考虑给予船公司适当补贴,具体补贴金额可以参考公司上一年度缴纳的税收金额。

2.延长免费堆存期。疫情导致拖车司机紧缺,同时,疫情导致箱货查验检疫的频率和数量激增,因此希望码头能进一步延长在场箱的免费堆存时间。

3.税收政策的扶持。针对企业参与疫情防控的人员,建议给予免征或减征个人所得税。为抗击疫情,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外运集运在海外采购防疫物资。建议企业在境外采购物资所取得的境外单据和票据可以作为所得税税前抵扣的依据。


周诗豪

"运去哪"创始人、CEO,特邀中小企业负责人

一、行业形势

自春节以来,我国疫情的爆发,对目前全国的进出口,尤其是出口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因为中国在农业、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领域的优势,已经在国际产业链上具有了绝对的不可替代性,疫情的影响势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消除。但在今年一季度,我国的外贸进出口仍旧面临不小的压力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较往年有明显延后,尤其是制造业、加工业等行业,无法通过远程上班来恢复产能,外贸订单完成存在较大问题,订单取消的情况也较多。虽然目前企业由于疫情导致的无法交货等情况,可以向贸促会申请办理与不可抗力相关的事实性证明来实现免责。但由于外贸交易的流程多、周期长等原因,要重新启动并完成一笔订单,需要至少1-2个月。由此,我国外贸进出口真正恢复到去年的平均水平,预计至少要到2020年第二季度。

二是受近期船公司停航计划的影响,以上海港为例,仅东南亚航线,2月确认的停航计划就有近100起,涉及到了目前国际上各主要船公司。目前,各船公司公布的停航计划,已经涉及到我国各主要港口(青岛、天津、深圳、宁波等)及各条主要航线(东南亚、欧地、拉美、澳非、美线)等,3月的停航计划尚未公布,但即使各航线于3月全面恢复,整个2月积压的货物也会促使舱位更加紧张,势必让外贸企业的运输成本进一步上升,外贸订单完成效率进一步降低。

不过,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2月本来就是年度中外贸进出口的低峰时期,只要疫情能够在一季度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预计全年的贸易总量不会出现较大浮动。以2018年2月和2019年2月为例,数据见下表:

三是因疫情原因,国际物流配套的拖车服务受到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很多集卡驾驶员来自河南、山东等地。但目前当地很多村镇实行封路,禁止人员外出。与此同时,人员抵达上海后,还会被劝返或隔离14天,从而导致驾驶员资源紧缺。此外,很多城市高速路口设卡或关闭,外地车辆进入需办理通行证,继而对拖车服务的正常运转造成影响。

二、“运去哪”平台情况

此次疫情期间,对于“运去哪”平台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和机遇。目前,虽然由于外贸订单取消等问题,国际物流业务也难免受到影响,但总得来说,平台的各项业务仍旧保持稳定有序,我们也有信心,与广大的中小外贸企业一起,共同取得这场“战疫”的胜利,我们稳定的服务能力,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成熟的线上体系,使我们的服务不受远程办公的影响。“运去哪”的各项业务服务体系,均可通过全程线上的模式操作完成。以此为基础,即使目前平台大部分员工均处于在家办公的状态,但平台整体的服务能力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仍然可以第一时间处理用户的各类业务需求。

二是完善的供应链资源,使我们在特殊情况下依然能够确保服务的可靠性。虽然目前各船公司、各航线停航的情况突出,国内地面物流资源也比较紧张,但依托于“运去哪”积累的丰富供应链资源,平台能够在第一时间为客户找到后备的物流方案,确保物流服务的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在此次疫情期间,“运去哪”的供应链资源在救援物资运输的工作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整个空运、陆运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运去哪”平台已承接了包括来自美国、日本、巴西、俄罗斯、英国、意大利、新加坡、越南、南非等多个国家的国际物流需求,共计200余批次,包含大量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体温计、消毒剂等。

三、关于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一是要加大对于物流行业的补贴力度,由于舱位紧张、运费提升、外贸企业困难等问题,将会进一步压缩作为外贸中间环节的国际物流企业的生存环境,考虑到国际物流行业在外贸中的重要作用,建议能够给予国际物流企业在所得税等方面更多的支持。

二是视疫情发展情况,建议交通部能够进行协调,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减少高速封路、驾驶员隔离,以保障物资的正常运输。

三是要积极鼓励线上化的服务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国际物流的服务效率。建议通过顶层设计指导,完善我国港口、码头、船公司、陆运、仓储等各个环节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积极鼓励、培育一批具备代表性的线上物流平台,以此来带动国际物流行业的大翻新,对于彻底提升我国外贸活动的效率有重大意义。


陈丽丽

亚细亚海运有限公司董事长,特邀中小企业负责人

现在物流企业复工困难,首先是复工的相关手续烦琐、材料多、流程长、程序多,其次是复工审批难,企业按要求提供材料至相关街道后,出现推诿、搁置、不理睬、否定、无限期等待、沟通难、联络难等情况。

所以针对以上这些情况,亚细亚海运有限公司建议:

一是简化企业复工的申请和审批手续。

二是按照轻重缓急、保重点、保民生等原则,优先审批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和特殊保障企业(A级企业、规上企业等),杜绝一刀切,开放绿色审批通道。

三是对于公路运输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复工,确保有限的运输得到正常的运营。

四是复工政策应有一个适用性的范围,至少在省级行政区域内保持透明,因为物流企业跨越的区域,不可能限制于点,要打破地方限制性的壁垒,确保“物”能尽快“流”起来。

五是政策先行,在税收、金融、保险、社保等方面出台的政策要快速落实到位,让企业安心、放心。


黄启洲

E-PORTS创始人兼CEO

很感谢今天E-PORTS能够代表航运服务互联网平台的企业,为大家讲述我们平台所面临的挑战。这次疫情主要带来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国内港口航运服务的影响。

目前国际船舶到国内港口普遍面临很多船舶服务问题。根据从平台中挑选出的中国主要32个港口数据分析,这些港口基本装卸货都没有问题,说明正常运行。但是船舶补给服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一是船员更换。目前在分析的32个港口中,只有个别港口可以正常进行船员更换,而一些船员下船后无法得到妥善安置。比如来自湖北武汉的船员,下来以后当地没有宾馆和机构能够提供住宿安排,也没有办法返回家乡。在我们多方协调沟通后,顺利解决了船员下船后的安置问题,通过此类事件体现了海员服务还应该加强与提高。

我在此呼吁,希望政府能够多关心船员保障问题,面临疫情,加强保证他们的生活包括落地后的安置。

另外在船舶服务方面,在港的加油服务除了个别港口无法提供,其余都能顺利进行。但是在港船舶买卖、船舶修理和备件供应,基本有一半以上的港口都不能正常开展。因此船舶靠港服务保障面临巨大压力,所以我们想请有关部门能够放开或者提供一个绿色通道,能够疏解船舶在港服务难题。

二是国际港口航运服务的影响。

针对此次疫情,全球各地港口相继出台了很多严控、预防疫情的方案,给往来中国的船舶带来巨大的运输挑战。我们通过平台所有船舶和港口代理服务商的信息共享,获得各国港口的严控疫情数据,持续发布最新的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包括相关隔离方案等,帮助航运企业客户快速获知最新信息。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中国的港口是否能够开放更多优惠条件,保障来往中国的船舶在特别是中国的港口能够获得补给,包括相关服务的安排,疏解船舶在港服务难题,持续的航运服务将能有效保障往来中国船舶的运输渠道不受阻断。

另外,面对疫情我想呼吁,要提高智能航运建设,支持港航平台创新,促进港航的一体化发展,将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加速提上日程。疫情期间,我们平台充分发挥了信息化、移动化、智能化办公的作用,支持了很多航运企业跟港口的信息共享。

所以希望政府在政策上能够大力扶持智能船舶领域、智慧港口领域、航运平台智能化的持续发展,推动国有大企业跟一些创新平台合作,让航运业在未来面临突发情况时,能够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化的共享,赋能各企业进行包括线上协同办公等智能化的高效工作方式。


来源:中国航务周刊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M3MTc3Mw==&mid=2652326217&idx=

1&sn=d61795ff656ff6ecdb370a5da4d0810f&chksm=bd38e35b8a4f6a4dd9e93a14d57ff2173b

63046f8055f035227548773c13f861052d9ec6f40e&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

etime=1581667233299&sharer_shareid=fd4ca2ed3d36be139e8d88e62fe2ecf5&exportkey=A

YXS14hU0ebWvZL2XkjtZXU%3D&pass_ticket=OQgiut1Hbsdvpu%2BxMXFfgyetrFJrB3jpmMPn9

xsweNxcBOphF2SmTZZ4GjOIJ37S#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