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为航运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访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副总经理宫锡谦
“海上保险是保险的鼻祖,互助保险是保险最原始的形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互助保险的精神内涵。”谈起船东互保事业,有着31年从业经验的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副总经理宫锡谦充满热情。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简称中船保)于1984年1月1日在北京成立。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中国航运业做大做强,中船保不断成长壮大。结合会员需求,中船保不断提高和完善承保、理赔、防损等服务,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维护健康有序的航运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航运业不可或缺的保赔险
对于大众而言,船东互保协会或许是一种较为陌生的组织形式。然而,自1855年全球第一家船东保赔组织成立以来,其在航运业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般性海上商业保险主要面向船舶和货物本身,船东的保障与赔偿责任则依靠船东互保协会提供的保赔险,两者均不可缺失,后者甚至更重要。”宫锡谦举例说,国际市场上船舶险通常不承保的部分碰撞责任和触碰责任,对船员与第三者的人身、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船舶污染和清污责任,发生事故后的清除残骸责任等均在保赔险的承保范围,且这些风险都对应着巨额赔偿责任。
“此外,中船保还向会员提供互助船舶险、抗辩险、租船人险、战争险等多险种的一站式海上互助保险、防损和咨询等专业服务。”宫锡谦补充道,保赔保险也不是一些人所认为的,只要是船舶保险不承保的风险均给予提供保险,保赔险也有除外责任,例如绕航、无提单放货等。
与商业保险对盈利性要求较高不同,中船保是由船东组成,依靠会费,对船东面临的风险提供保险与保障的非营利性互助组织。宫锡谦介绍,加入中船保后,会员们可以抱团取暖,以相对较少的会费,保障船东责任风险,同时入会会员在协会提供的平台上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行业发展中的新挑战、新风险。
建立国际化全球性高质量服务网络
从初创探索到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的保赔协会,多年来,中船保稳扎稳打,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中船保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保赔险保险人,业务规模排名世界同业前十,互助船舶险业务发展迅速,是我国主要的远洋船舶险承保人之一。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以来,中船保财务实力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保赔险、互助船舶险退费比例连续多年维持在较高水平。
“这一方面离不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和航运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另一方面得益于全体会员的信任支持、经理团队稳健的运营能力和始终传承的吃苦节约精神。”回忆起中船保的发展历史,宫锡谦感慨颇多。
“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开始和中远集团的成立,中船保迎来快速发展期。”宫锡谦说,良好的承保业绩、赔付记录和投资收益为中船保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2013年,为更好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船保总部迁至上海的论证被提上日程。2015年,中船保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并于2016年将协会管理公司落户上海。2017年,协会经营总部搬迁至上海北外滩。“上海更贴近港口、贴近市场、贴近船东。”宫锡谦介绍,中船保约40%的会员来自华东地区,同搬迁前相比较,协会业务量增长约70%。
截至2019年年底,中船保已发展成为拥有185家会员、保赔险入会总吨逾6500万的国际性保赔协会。“中船保会员成分十分多元化,既有国企,也有民营航运企业和境外航运企业。”宫锡谦表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山东海运、上海福建国航、加拿大Seaspan、新加坡诚信、新加坡万邦等境内外大型知名航运企业均为协会会员。
为提供“专业化、国际化、7×24小时”高质量服务,中船保设立了中船保商务管理有限公司,形成了上海总部和北京、大连、青岛、香港、伦敦、新加坡分支机构的境内外综合运营布局。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委有430多家通讯代理,搭建起一个高效、快捷的全球通讯代理服务网络。
以特色服务赋能 以专业精神立足
“船东保赔业务在航运产业链中不可或缺;同时,保赔业务既专又广,对从业者的航运、法律、英语、金融等知识有较高要求。”宫锡谦表示,是否拥有专业化的船东保赔组织可以说是衡量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年来,中船保始终以推动我国保赔事业发展为使命,并为之不懈奋斗。
以突出特色、强化专业为抓手,中船保在突破中成长,随时为会员提供案件处理、检验、防损及咨询等专业服务。
中船保会费“取之于会员,用之于会员。”为了响应国家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和精神,体现船东互保协会的宗旨和互助性质,中船保根据经营状况、航运市场情况等,在业内较早推行面向会员的退费制度,维护了广大船东会员的利益并降低其经营成本。
“在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的背景下,中船保还采取了延缓收取会费等多项措施,与船东共克时艰。”宫锡谦说。
防损服务也是中船保的一大亮点。中船保防损部门广泛开展船舶状况检验、防损技术咨询、防损培训讲座、防损访船和资讯服务,帮助会员做好事前防控,做到防患于未然,将船舶运营过程中各类可能的风险隐患降至最低程度。在2019保险年度内,中船保累计举办了20次防损业务研讨会和培训讲座,对外发布防损类资讯文章共计57篇。以发布防损类专业资讯文章为主的微信公众号订阅人数已突破1.1万人,业内影响力不断提升。未来,中船保防损服务将继续跟踪行业热点,追踪技术前沿,为会员提供时效性、针对性强的第一手资讯和技术支持,满足会员多样化防损服务需求。
“凭借专业优势,中船保多年来积极参与国家立法和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宫锡谦举例说,在《海商法》《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中,中船保发挥专业优势,建言献策。此外,中船保还长期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国际海事组织法律委员会会议,参与了《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内罗毕国际船舶残骸清除公约》等国际公约的制定和修改工作,积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我国航运业和船东的呼声。
来源:《中国交通报》2020年7月21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