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运报】船舶安全与技术专题“云”上畅谈 科技助力航海可持续发展

2020年,对于全球经济和全球航运业来说,无疑是风云变幻的一年。一方面,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航运业首当其冲,陷入百年未遇的“寒冬”:运输需求遭受重创、船舶服务体系萎缩、船舶检验审核近乎停滞、船员短缺配员不足、船岸沟通壁垒重重、邮轮市场全面崩溃......疫情冲击波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快速传导至航运全产业链的每一个节点——而这,都给船舶技术、船舶管理与船舶安全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和未知风险。加之2020年IMO限硫令开始正式生效,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应对航运新技术、新规定、新要求?如何育新机、开新局和寻找新突破?

7月10日,一年一度的航运盛宴“纪念2020年中国航海日暨航海科技表彰活动——船舶安全与技术专题”“云”集业内专家,围绕“船舶技术进步,促进航运业可持续发展”主题群策群力,共探行业发展新路径。


航运数字化,加快全球贸易便利化

据近期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先后有航运大公司压减全球主要航线数条,超过10%的运力处于闲置状态,全球多达5000多艘船舶闲置,两万多名船员面临失业风险。

航运物流企业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担负着为产业链打通物流命脉的重任。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航运业如何提升营运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业界十分关心的问题。

1.jpg


“新冠疫情给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冲击,同时也推动了数字技术和创新模式的发展,给全球供应链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特征。其中,数字化对供应链渗透不断加深。”贝仕集团中国董事副总经理舒华表示,顺应航运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加大数字化航运探索研究,加快研究发展“线上服务”,促进“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推进客户服务的升级,积极发展数字经济,这正是所有航运业参与者正在进行并为之而努力的事业。

舒华的观点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亚洲区总经理庄炜不谋而合。“新冠疫情危机让之前在智能化领域投资的港口展现了科技的力量,而那些仍需要依赖传统的人员互动和纸面文件交易模式的港口则举步维艰。”

据不完全统计,IMO174个成员国中仅有49个成员拥有有效的港群系统(Port Community Systems),而该系统被认为任何港口数字化的压舱石。“各国在疫情控制和经济发展之间痛苦抉择,往往选择最先开放港口。”在庄炜看来,船岸联动是大势所趋。如果各国政府和行业机构能借此次疫情机会推进海运贸易和物流数字化,推进电子商务和信息交换,优化港口申报流程电子化及数据分享,将不仅有利于缓解疫情对国际贸易造成的短期影响,而且还可提升航运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尤其是控制营运成本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

在成本效力的竞争压力、环境条件和合规要求、数字化运营等因素的驱动下,以马士基、中远海运、招商轮船为代表的航运巨头,开始向数字化运营转型,船队管理、货物管理、人员管理、油耗管理、维护管理等数字化系统已经投入使用,提高了船舶运营效率,降低了船东运营成本。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同船东之间航运数据开放共享,将进一步提高整个船舶航运的运营效率。

“未来的船舶运营将趋向智能化、无人化,相信高效、安全、环保的绿色航运将在未来十年成为现实。”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总船长兼安全总监李增忠表示,船东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谋取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航运+互联网+智能科技”上主动谋划、积极布局,加快推进的航运数字化建设。

据介绍,目前招商轮船正在使用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包括船舶营运管理系统(SOMS),相对于传统的航次执行,使用该转速优化系统可以节省3.0%的燃油消耗;同时开发与运用安全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利用AI技术对视频监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记录,对船舶和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进行预警,从而规范船员的操作行为,降低安全管理成本,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除了企业基于自身提升营运效率、提高能效管理和成本控制的考量外,数字化促进航运上下游各方主体相互融合,信息开放互联共享,港、航、货各方线上线下协同,有效提升整体运输链效率,也给贸易和供应链的各方参与者带来新的增长机会,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便利化进程。

如中远海运集团领衔打造区块链联盟-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招商局港口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港口开放协作网络,而且还在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参与主体。这无疑将使区块链成为重塑国际贸易和物流、改变航运业运作模式的关键基础设施,从而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目前集装箱供应链系统、船舶供油业务、船舶备件交易等领域正成为区块链技术实验的飞地。”庄炜介绍,目前BIMCO正携手与SHIPDEX合作,在国际航运领域的技术和物流信息项目上进行探索,力争在船舶、船厂、供应商等各利益相关方确保船舶相关证书的有效性,尤其是在船舶例行检修保养和采购方面。


船舶智能化,抢占船舶技术发展制高点

当前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低位震荡,竞争激烈,给中国船企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加快智能化转型已是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加之疫情导致的船员换班“囧途”,又间接催生了智能船舶的关注度。

“船舶智能化是航运业的新热点,船舶智能化的基础为船舶设备数字化。船舶配套产品厂家的系统及设备也向全数字化方向开始转型,为船舶智能化的到来打好基础。”舒华表示,国内外典型智能化船舶的设计已体现出全船数字化的特征。近几年,中国船厂交付的部分船舶,也获得了船级社授予的智能船舶附加标志,如“大智号”灵便型散货船、超大型智能VLCC、超大型智能VLOC、智能集装箱船等。

2.jpg

“通过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持续深挖节能减排潜力。”据李增忠介绍,目前由招商轮船研发的智能船舶1.0已定制了四艘示范船,并进入营运验证阶段,开启了全球超大型油轮智能航运的新征程。

资料显示,该船舶具有船舶航行辅助自动驾驶、智能液货管理、综合能效管理、设备运行维护、船岸一体通信五大智能系统,提高了船舶航行安全,实现船岸、船舶之间大数据的互通与共享。

“这里我们需要区分智能船舶、自动驾驶船舶和无人驾驶船舶的界限,我们当下所谈论的更多属于智能船舶的范畴。”庄炜表示,自动驾驶船舶现阶段确实已用于军事和海洋科研目的,但如何在国际航运业实现无人驾驶船舶的商业模式是一个遥遥无期的展望。“IMO已将自动驾驶船舶纳入议程,试图从探究海事规范领域的掣肘和推进标准化进程入手,但诸多问题有待时间来慢慢解答。”

有关自主航行船舶,贝仕集团旗下的MariApps Marine Solutions (MariApps)则有长远规划。“在未来的十年,MariApps和Navidium的合作目标是让自主航行船舶(Autonomous Shipping)成为现实。”舒华说,自主航行船舶,无论在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数量,还是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环境影响,以及防海盗等方面,都将给业界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智能船舶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新技术,是未来船舶发展的重点方向。近五年来,我国在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仍需加强。

据7月11日发布的《中国航海科技发展报告概要》分析,目前我国在船载卫星导航系统、电子海图及信息显示系统、综合驾驶台系统、电子航海、极地航行船舶、自动操舵仪、自动雷达标绘仪、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船舶航行数据记录以及气象导航等航海仪器设备的技术水平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船舶交通服务系统、船舶智能航行系统等尚未达到世界先进。

在船舶机电设备方面,我国低速机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操舵装置、锚机装置等甲板机械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船舶减振降噪的装备的研发、振动和噪声的评估技术以及减振降噪新材料研发方面仍存在不足,船舶动力定位系统(DP)和船舶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新能源船舶技术方面我国起步稍晚但发展速度快,电力推进系统的研究应用成熟且水平领先。

未来10至20年是船舶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智能船舶的发展方向、船型变化以及船员能力要求的变化都将逐渐清晰,中国船舶工业应掌握其中特点,大力开展技术研发,在智能船舶领域抢占先机。


疫情常态化,打造船舶管理“免疫系统”

伴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和持续蔓延升级,航运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产业链上至航运金融,下至船员劳务、物料备件供应等几乎所有的从业者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病毒与人类将长期共存,从船舶的设计、建造、营运及管理等各个方面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病毒防疫体系才是长效之策。”在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所所长陈实看来,目前无论是国际海事组织、各国主管机关还是船级社协会各成员均缺乏相关的船舶病毒防疫技术要求和标准。

3.jpg

为破解船舶病毒防疫难题,打造船舶领域“免疫系统”,中国船级社适时成立项目组开展了有关船舶防疫安全方面的技术标准研究,在全球首创了船舶防疫技术标准—《船舶防疫安全指南》,并于2020年7月1日发布。

“根据船舶的用途、航程、船员和旅客人数的差异,本指南将船舶防疫安全保障(EPC—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要求分为三级,即EPC1、EPC2、EPC3,防疫能力要求逐级提高;另有四项可选功能:健康调查检测功能(HIT)、远程医疗辅助功能(TAS)、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功能(SVS)和负压隔离病房功能(NPR)。船东根据船舶用途、航程、船员和旅客人数的差异,可选择不同功能要求的组合。”陈实介绍说。

据了解,这次新冠病毒爆发后,对航运业造成了重大影响。邮轮所受影响最大,其中珊瑚公主号,2000人,确诊12人,比例0.6%;红宝石公主号,380000人,620人确诊,比例16.3%;钻石公主号,3700人,确诊720人,比例19.5%。大批邮轮带着乘客漂泊海上,长时间没有港口允许靠泊。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如何打造‘安全邮轮’、提升邮轮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成为了邮轮业界的瞩目焦点。”星旅远洋国际邮轮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明深有感触,“打造安全邮轮,制度和体系必须先行。”

防疫期间,星旅远洋邮轮参考各种疫情防控指南,按照国资委、交通部及地方政府部门指示,编写形成针对本次COVID-19疫情情况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定了包括管控登轮关口,防控培训和演练,防疫物资供应,疑似症状检测,船舶饮食安全,船舶舱室通风与隔离,船舶清洁消毒,船岸交流管控,医疗中心防范工作以及分区分级防疫工作等在内的系统性邮轮防控措施,明确了突发疫情处理程序,报告制度等,船舶防疫软实力全面提升。

“船舶管理安全的核心在于人,既包括岸基管理人员,更包括船上工作的海员,而安全的核心是海员。”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洋公司)副总经理梁天才进一步分析,疫情对船舶管理行业的影响主要有船东更加困难,船管公司现金流比较紧张;船员换班难,岸基人员出差难;船舶采购修理难,“船舶安全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为此,在交通和物流不畅的背景下,华洋公司充分利用香港、新加坡、希腊、菲律宾、缅甸等地华洋外派机构,并与相关代理机构充分合作,及时解决应急境外访船、物料备件供应、船舶应急、船员换员等问题。半年来,公司所管船舶国内换班超过船员总数的30%,并成功地解决了多起部分船员在欧洲、非洲、南北美等地的就医、换员和海盗劫持等问题,疏解了船员心理负担和实际困难。此外,通过周密计划和调度,为多个船舶及时提供了物料备件,并安排了部分船舶的进坞、航修等任务,排除了船舶安全隐患。

在此基础上,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副总经理宫锡谦提出详细建议:“制定救助方案、签署救助或拖带合同时,需要考虑到新冠疫情可能造成的影响,建议留有备选方案以应对突发状况;选择修理港口和船厂时,建议通过代理机构提前了解当地的疫情状况及防控措施要求,从而能够协调厂家工程师、船东机务代表及检验人的登轮进厂方案,避免不必要的延误。

“没有人能够预测疫情何时能够结束,我们已经做好了打疫情长久战的准备。”梁天才表示,最关键是控制好企业成本,抓好船员后备储备,随时应对换员难、供应链不畅等挑战。目前,公司已加大了海外船员资源开发力度,同时扩大中国及全球船管供应链条,以备不时之需。

在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看来,此次新冠疫情大爆发,催生了航运业线上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新业态、新形态,加速了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现代技术在船舶、港口等日常管理中的应用,保证和提高船舶的航行安全和效率,推动建立起依托先进技术的“海洋环境共生型”航运管理新系统、新模式,走高效节能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后疫情时代需要整个行业布局和思考的问题。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变局也正是我们当前推进技术迭代,加快人工智能船舶建设,创新船舶安全管理机制,积极推动航运经济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局面。


来源:中国水运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Z3-Od6JJEp97jwgPOw9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