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 45/2016 关于大豆运输的防损建议
最近,在国内港口频发进口大豆货损案件,协会提醒广大会员在装运大豆时要特别注意装货时的货物温度和货物含水量。
如果装货时货物温度及平均含水量不是低于特定水平,在航行途中发生货损的风险很高,特别是当货物状况已经有潜在缺陷时,如货物已经有霉变倾向,在航行途中发生货损的可能性会更大。
目前,很多贸易合同规定,货物的最大含水率不超过14%,而大多数货物在装船时实际含水率超过11.5%,超出保持大豆状况稳定的含水率要求。根据权威专家分析,大豆的安全储运期限与货物温度及含水率水平密切相关,通过下表可以让我们有更为直观认识。
装货时温度 | 含水率 | 运输风险 | 储存期限 | 巴西至中国航程 |
≤25℃ | ≤11.5% | 低风险(稳定) | ≥40天 | 40天 |
25℃-35℃ | ≤11% | 低风险(稳定) | ≥40天 | 40天 |
25℃-35℃ | 11.5%-14% | 高风险 | 70-20天 | 40天 |
25℃-35℃ | ≥14% | 高风险 | ≤20天 | 40天 |
最近在某协会处理的大豆货损的案例中,货物的平均含水率为12.6%,这样的含水率水平在巴西到中国的航程中属于货损风险较高的水平,比较容易发生货物热损。在卸货过程中,尽管大多数货物状况基本良好,可被收货人接受,但是部分货物在到港前仍有发生结块、发霉等损坏情况,如果遇到航程延长,货损风险将更高。
如果会员在装运南美大豆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防损建议,请联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