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 66/2016 南美大豆易发生货损,应对货损索赔请注意做好这几点
近期,协会收到了多起高额的大豆货损索赔。这些大豆主要是从南美进口的,货损的主要原因是货物的温度、含水率较高,导致货物自身发热,产生霉变、结块、变色等。协会再次提醒广大会员在装运南美大豆时要特别小心,确保不会因为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热而遭到索赔。
中国进口的大豆,在船舶到港后检验检疫部门会对货物进行检验,但是船东一般不被告知检验结果。一旦船东遭遇索赔,将被威胁扣船,不得不出具高额的货损担保。
尽管船东很无辜,对货物损坏没有任何过失,但是如果在装港或者航行途中没有详细、有力的证据证明船东无辜,其在处理货损索赔中的谈判地位将会处于劣势。提前做好证据收集工作对于船东抗辩这类货损至关重要。
造成南美大豆货损的根本原因
一般来讲,如果大豆的含水率低于11.5%,货物温度保持在25℃以下,其储存时间很长,从巴西到中国40天左右的航程根本不成问题。但是,如果装货时温度在25℃-35℃,含水率高于11.5%,在20天左右的储存期就有可能发热,这就可能给船东带来潜在的风险。
给船东的具体建议
最近在巴西装运的大豆,装运时货物温度超过30℃,货物的平均含水率在12.6%左右,这就会导致货物发热变质。在这种情况下,船长拿到装港货物情况的证据是很关键的,这些证据包括装港的货物品质证书,发货人提供的货物实际含水率证明等。同时,船长还应考虑对货物进行取样以便于进行对比,并要考虑对装货时的情况进行拍照记录,留存装货时天气温度、货物温度的记录等。在航行途中保持对货物进行通风及测温,并保存好相关记录。尽管通风对货物发热产生的影响很小,但是准确的记录能够帮助说明是否进行通风对于不适运的货物影响不大,避免货方在通风问题上对船东的行为进行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