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 022/2017 不正确的镍矿检验证书或将引发严重风险
尽管散装货物易流态化的风险早已广为宣传,但从菲律宾出口的镍矿含水量超标问题仍常有发生。根据有关专家分析,该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托运人提供了不正确的货物声明和证书。
【风险提示】关于在菲律宾苏里高(SURIGAO)港装载散装镍矿(Nickel Ore)流态化的风险提示 【通函】中船保赔字【2013】14号 关于再次警示镍矿运输危险性的通函 【通函】中船保赔字【2012】09号 关于运输产自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喀里多尼亚镍矿的危险性强制通报要求的通函 【通函】中船保赔字【2011】03号 关于租家责任--镍矿运输中货物流态化的警告的通函
镍矿属于《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IMSBC Code)中记载的A类易流态化货物,托运人在交付镍矿时应当依据规定,提供证明货物的含水量符合安全运输要求的声明和证书。然而,大量的案例显示,从菲律宾出口镍矿的托运人经常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
协会从菲律宾当地通代处获悉,早前发现的菲律宾镍矿运输问题仍在持续发生,导致镍矿运输存在问题的原因众多。
首先,由于镍矿露天存放,常年暴露在空气中,而许多镍矿甚至直接从矿井中运出,不经任何排水处理,导致运输前货物就是潮湿的。
其次,尽管IMSBC Code第4.4.3条中规定了独立检验人享有到货物存放点检测货物的权利,但实践中被指定的独立检验人常常被阻止前往。同时,检验人也会因拒绝明显潮湿的镍矿装船,导致装载时间延长,影响租约而受到各式威胁。另一方面,被寄送到独立实验室的样品,其检测结果多半不符合IMSBC Code的标准。据通代称,托运人提供的货物凭证与独立检验人的检测结果通常在含水量方面有8%-10%的差异,同时在流动水分点(FMP)方面也会有5%的差异。这是导致镍矿运输中出现严重问题的重要原因。
除了托运人提交错误的含水量凭证外,当前菲律宾的政治环境也促使镍矿运输问题的恶化。2017年2月,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DENR)发布法令叫停了23个镍矿项目。虽然许多镍矿公司已进行申诉,但他们仍然面临着将来被关停的潜在风险。因此,在法令全面生效前,镍矿公司将会尽全力输出更多的镍矿。
此外,菲律宾正处于雨季,持续的潮湿天气也加剧了镍矿中的含水量以及后期运输中的货物易流态化问题。
基于菲律宾一直以来的政治和自然环境,协会建议会员及其客户确认将从菲律宾港口运输镍矿时应及时通知协会,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防止货物流态化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 不可完全信赖托运人提交的镍矿含水量凭证; 2. 货物装船时,不能仅基于“圆筒测试”的结果判断货物的安全性; 3. 负责装船监督的船员应当注意各种细节/苗头,例如舱口边飞溅的泥水,或是货物表面明显的积水等情况; 4. 基于《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的规定,船长有权拒绝装载或停止装载他认为可能会影响船舶安全的货物; 5. 有经验的检验人应恰当地协助船长拒绝不安全货物的运输,同时应协助安排装船前对货物样品进行独立检验室的检测。预防措施
最后,协会借此再次提醒会员,若入会船签订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港口装载镍矿的运输合同,或基于已有的租约需装载镍矿,会员应根据协会相关通函的规定,及时通知协会并进行装前检验,采取适当措施确保船舶、货物和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