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 05/2018 CINS和IG联合发布V3.0次氯酸钙集装箱运输指南
CPI 资 讯 No. 300
摘要:继协会之前发布关于《CINS和IG次氯酸钙集装箱运输指南》的通告,近期集装箱货物事件通告系统(CINS)和国际保赔集团(IG)再次联合发布新修订的3.0版次氯酸钙集装箱运输指南。新版指南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连续性的有关集装箱运输次氯酸钙的包装限制和清晰的安全指导方针,以确保运输安全。
根据《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次氯酸钙是一种强氧化剂,次氯酸钙的危险性包括其与有机物或铵化合物接触可着火燃烧,在高温下易放热分解,引起着火或爆炸,还有其与酸类反应释放有毒的氯气以及腐蚀刺激等危险。同时次氯酸钙在遇到明火时,会在不燃烧的情况下分解并释放出氧气助燃,次氯酸钙同有机材料如锯末或油混合时,即使没有适燃环境,也会导致火灾。
次氯酸钙是一种白色或略带黄色的可溶于水的固体,一般常用净化剂或漂白剂的主要成分都是次氯酸钙。在《国际危规》中定义为5.1类危险品。《国际危规》特别条款第314条(IMDG Code Special Provision 314)将类似次氯酸钙货物特性表述为:在较高温度下这些物质容易分解并发热,加热或者混入杂质(金属粉末、包括铁、锰、钴、镁及他们的化合物)都可能引起他们发生分解。
在实际操作中,次氯酸钙经常被误申报为氯化钙或是类似名字的货物种类,比如:漂白粉,CCH,BK粉,消毒剂,氯石灰等等。根据相关报道,2017年国内海事监管机构查处多起出口次氯酸钙谎报、瞒报及误报案例,显然次氯酸钙的危险性仍然尚未引起业内的普遍重视,存在部分货主、货代以普通危险品的名义瞒报出口的现象。为了避免因为误申报带来的危害,《国际危规》明确规定货物在进行申报时需使用“正确的运输名称” (Shipping Name),以杜绝由于错误申报问题而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
新版次氯酸钙集装箱运输指南不仅包括《国际危规》中列明的次氯酸钙货物的相关内容,还特别总结了次氯酸钙货物的危险性质、产品类别等,从适运集装箱的选择、货物包装、积载和隔离、运输角度对次氯酸钙的安全运输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可视为对《国际危规》有关次氯酸钙货物安全运输的加强版。协会提醒会员船舶注意应严格遵循《国际危规》及《CINS和IG新3.0版次氯酸钙集装箱运输指南》有关要求对次氯酸钙货物的运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货物运输安全。
有关《CINS和IG V3.0版次氯酸钙集装箱运输操作指南》详情,请参IG网站链接:https://www.igpandi.org/article/carriage-of-calcium-hypochlorite-3
以上内容仅供会员公司参考。如需具体建议,请与协会相关人员联系。